林西县行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地处辽河上游,大兴安岭余脉南段,境内群山绵延,川谷纵横,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区有九佛山、三楞子山和大冷山。周边的锡林郭勒、西乌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均为著名的草原旅游区。是赤峰旅游、内蒙古草原旅游的重要景区和必经之地。
林西县是由巴林析治而建,因位于巴林右旗以西而命名为林西。清光绪三十五年始建县制,定名林西县,以后一直沿用林西县地名至今。建县百年的林西,地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替过渡带,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也是牧区向农区过渡的结合部。
林西县西与克什克腾旗接壤,东与巴林右旗、贡格尔草原毗邻,北接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南与翁牛特旗隔西拉沐浴河相望。总土地面积3933.1平方公里。林西县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南临西拉沐沦河,北依大兴安岭,周边环绕广阔的牧区。
林西旅游林西境内群山绵延,川谷纵横,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区有九佛山、三楞子山和大冷山。九佛山和三楞子山景区以怪山奇石为主,山中峰峦叠障,沟谷纵横,草丰林茂,奇石竟秀。大冷山景区绵延数十里,夏季这里苍松翠柏,白桦相依,蓊蓊郁郁,鲜花遍野,百鸟啁啾。秋季,这里层林尽染,万山红遍。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是理想的避署胜地。
林西经济、文化发展较早,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五千余年。早在新石器时期,林西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林西城西南7.5千米处的锅撑子山,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遗址。大井古铜矿遗址为林西赢得了“中国北方铜都”之美誉。1908年清王朝“移民实边”正式建县,1945年中共林西县委员会、林西县人民政府成立。百年沧桑,演绎了汉文明和马背文明水乳交融的厚重人文内涵,先后被国务院授予文化县和先进文化县。
在你领略了草原辽阔无垠的风景后,展现眼帘的是别样的风韵美景。这是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有五千余年,锅撑子山是、白音长汗文化遗址代表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被考古界命名为“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类型”;大井古铜矿遗址驰名中外,被史学家誉为“古代北方铜都”。唐代中原政权在此建立军事重镇,松漠督府的雄姿依稀可见;蜿蜒绵绵的金界壕时隐时现,令人遐想。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享有热北“小延安”之美誉;老革命家在这里吹响了冀察热辽地区战略反攻的进军号角。这里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一个个光荣的称号,无不显示着林西的历史辉煌与现代的进步和风彩。
林西县有一万余年的文化史,大大小小近二十处文化遗址和古建筑遗址记载了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繁荣。全县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主要遗迹:锅撑子山细石器文化遗址、东西樱桃沟细石器文化遗址、太平庄细石器文化遗址、林西镇西门外细石器文化遗址、大井古铜矿遗址、辽饶州遗址、十二吐辽城遗址、小城子辽城遗址、官地镇辽城遗址、四方城遗址、金边墙遗址、金边堡遗址、头道营子边堡遗址、二道城子边堡遗址、三道城子边堡遗址、董广城金边堡遗址、中勿兰金边堡遗遗址、老房身金边堡遗址、三椤子山金边堡遗址、西耳子边堡遗址、潢水石桥遗址、小哈达辽墓、新民辽墓、新兴辽墓、二段辽墓、龙头山辽墓、刘家店元代墓葬、巴彦温都尔山东南麓淑慧公主墓、煤窑沟元青花瓷器窖藏、温都元瓷窖藏。
林西县著名旅游景区有:
1、九佛山景区:位于内蒙古林西县南部,坐落在西拉沐沦河北岸。主峰海拔1456米,景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
2、大冷山景区:位于林西县北部的五十家子镇,距县政府所在地90公里,整个旅游区域占地面积21333公顷。是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3、三楞子山景区:位于林西镇西北,距林西镇20公里,三楞子山是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生态公益型林场,有“小石林”之称。
林西县主要文化遗址:
1、细石器文化遗址:细石器文化遗址包括锅撑子山细石器文化遗址、樱桃沟细石器文化遗址、太平庄细石器文化遗址、林西县西门外细石器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锅撑子山细石器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林西镇南6公里处嘎斯汰河南岸的锅撑子山。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细石器文化遗址。
2、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冀察热辽军区、热河省政府旧址:1946年,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冀察热辽军区,热河省地府、中共热北地委、热北专署等领导机关实施战略转移进驻林西,林西成为当时全冀察热辽地区最可靠的根据地和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有东北“小延安”的美誉。在这一时期,林西人民在农业连年欠收,粮食严重不足,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艰苦奋斗,踊跃交公粮,积极运军衣、军鞋,从人力、无力等方面全力支援了驻林西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前线作战部队,使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等领导机关在林西胜利渡过了解放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同全国各根据地一道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伟大历史转折。当时,刚刚获得解放仅有9万人口的林西县就有8000余名优秀儿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成立了驰名中外、威震敌胆的“朱德骑兵旅”。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大井古铜矿遗址: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林西县城东20公里处的赤峰大井银铜矿矿区内,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为一体的古铜矿遗址,神州第一缕青铜冶炼火光升起在这里,从而使林西享有“中国北方古铜都”的美誉。
4、松漠督都府遗址:唐贞观22年,唐代中央政权在现林西县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现双井店乡西樱桃沟村黄土坑自然村)设置松漠督都府,为古代中原中央政权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较早的军、政重镇。辽太宗时,在此基础上,“完葺故垒”,定辽饶州。
5、金边堡、界壕、边墙遗址:公元1115年,金灭辽后,为稳固边城,防止异族进扰,筑建了长达3000余里的边墙、界壕、边堡。经林西的边墙有两道,边堡有九座,在统部镇边墙梁、老房身乡西南沟、西边墙,金边堡遗迹清晰可见。
林西县现辖7镇2乡2002年全县总人口23.6万人。全县汉族人口占95%。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移民县。
林西县原辖7个镇、9个乡:官地镇草原旅游、新城子镇草原旅游、新林镇草原旅游、五十家子镇草原旅游、林西镇草原旅游、大井镇草原旅游、统部镇草原旅游、大营子乡草原旅游、双井店乡草原旅游、下场乡、板石房子乡、兴隆庄乡、老房身乡、十二吐乡、大川乡、隆平乡。2006年9月6日林西县行政区划调整,将现有的16个乡镇(9乡、7镇)调整为8个乡镇(7个镇、1个乡)。2012年十二吐乡建乡。林西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林西镇、五十家子镇、新城子镇、统部镇、大井镇、新林镇、官地镇、大营子乡、十二吐乡。
林西镇系林西县政府驻地,1955年3月建镇。东邻巴林右旗大板镇,南接十二吐乡,西、北与大营子乡为界,林西镇政府驻地学府社区。林西镇辖南门外、新兴、河沿、冬不冷、常胜、黄河子、西门外、东风、南街、东街、北街共8个行政村。林西镇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210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2266.67公顷,草地面积1666.67公顷,林木覆盖率42.4%。总人口7.01万人。
林西县境内河流属西辽河水系,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儿汰河。共有小型沼泽11个,水域面积0.4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37亿立方米。
林西县交通便利,303、305国道纵横穿过腹地,集通铁路横跨全境,林西县城距赤峰市206公里,距北京630公里,距二连浩特口岸880公里。
林西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是沟通赤峰与锡盟的咽喉要道。集通铁路横跨县境东西,设有林西站、温都和硕站2个火车站,其中林西站为三等站。
林西县域内南部有省际通道S105东西穿过,境内里程34.8公里,中部有国道G303线东西穿过,境内里程45.6公里,南北有省道S204线、平双公路G306穿过,境内里程151.8公里,境内国省干线总里程232.2公里。有县级公路两条,总长90.5公里。分别为:九嘎线全长26.8公里,庙大线全长63.7公里,目前全部为三级公路;有乡级公路11条,总长269.9公里。全县五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330公里,公路硬化总里程312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村村通公路的旗县。
林西这座塞外小城,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2700多年的古铜矿遗址,有九佛山的怪山奇石,有三楞子山的山水美景,有大冷山的原始树种和70多种野生植物,四季的美景,让您流涟忘返。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
Linxi County ,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行政代码:150424
邮政编码:025250
车牌代码:蒙D
长途区号:0476
火车站:林西火车站
飞机场:林西飞机场(规划中)
著名景点:九佛山景区、大冷山景区、三楞子山景区、大井古铜矿遗址
美丽的林西欢迎您,草原旅游欢迎您!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