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陵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故又称辽太祖陵,葬有大辽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贞烈皇太后、齐天太后。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西部林东镇西侧,石房子村西祖山的山谷中,距辽祖州城遗址西北2公里。太祖陵陵前有享殿遗址及经幢、石翁仲等遗物。

祖陵所在谷口山峰陡立,筑有土墙和守卫建筑。谷内林木参天、环境清静幽雅。石块垒砌的陵墓地宫的墙身遗址现已暴露在地表之上,山坡下尚存有遗址。谷口东侧的小山顶处有一个石雕的大龟趺。附近的残碑上,刻有工整秀丽的契丹大字,是研究契丹史的重要资料。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汉名耶律亿(汉名应作“刘亿”),辽朝开国君主,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庙号太祖。
述律氏,辽王朝女政治家,军事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为人智勇双全,谋略过人,娴习军事。913年阿保机为平叛出征奚地,她率军驻守黑山“阻险自固”抗击叛军围攻取得胜利。平时直接指挥“摘蕃汉精锐”组成两万人的“属珊军”。她能识拔贤才,知人善任。阿保机死后,称制摄军国事,为借机翦除异己,杀大臣百余人。太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947年,太宗死,又立少子李胡,后李胡与皇孙耶律阮为争夺皇位相互厮杀。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权,述律氏只得和解罢兵,由阮登位,称辽世宗。世宗即位后,被谪祖州,死后谥贞烈,也算名副其实。
祖陵陵区遗存
除祖陵奉陵邑祖州城及其内部建筑遗存外,祖陵区现存还有祖山山谷入口处的龟趺(现位于巴林左旗博物馆内)、山谷中的建筑遗存(原址现存)、祖陵岭南辽墓(地宫已发掘,据说近年又重新封死墓道)、祖陵石像生(剩余两件,存于博物馆)以及祖陵明殿(即太祖陵地宫,具体位置未被确定)。
祖陵明殿——地宫
经过金代的毁坏和历代的洗礼,辽祖陵地面遗存少之又少,人们不禁会对其地宫产生兴趣。在辽代幸存的史料中曾提到祖陵地宫名为“明殿”,穹庐式,墓道宽敞。由于金兵的毁灭性破坏,祖陵几乎全成废墟。后来日本人以及东北军阀耗费巨大资金试图找到祖陵地宫所在并对其进行发掘,但都因找不到所在而告终,最终只得带走地面上还有价值的遗存。
因此有专家推测祖陵地宫因其墓道一直未被发现,工程隐秘坚实,而未被盗掘。
祖陵的人殉
太祖死后,述律氏承制要求为太祖殉葬,而百官劝阻下只得割下右腕陪葬祖陵,死后才完整的附葬于陵中,在感叹皇后贞节的同时,述律氏所倡导的人殉却为她蒙上了一层血腥的面纱。
《契丹国志》记载:太祖崩,述律后召诸酋长妻,谓曰:“我今寡居,汝不可效我。”又集其夫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思,岂得不思?”后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
辽祖州城遗址
奉陵邑祖州城位于祖陵东侧的石房子林场,分内外两城,周围1785米,残垣高约6米,为夯土建筑。外城的四个城门遗址尚存,东门和北门可以见到瓮城的遗迹,另外北墙东西两端有角楼遗址。内城有几处高大的台基,应该为文献记载的二仪殿及黑龙殿。西北角现存有一座石房子,为七块巨大的花岗石板岩构成。内城的南门有直通外城南门的大街,宽40多米,两旁尚保存有明显的建筑遗迹。

石房子就是巴林左旗著名的“辽代石室”,在辽代祖州城内的西北部,有一座建在高台上的石屋,这就是石房子,因其呈白色,又称白房子。石房子由巨大的花岗岩拼成,一共七块。东西长7米,南北宽5.3米,高3.6米,前面留有一门,门宽1.4米,高1.95米。石壁厚度约0.4米左右,顶盖厚0.75米。石板之间用铁楔子相连接。内有一石床,长4.3米,宽2.5米。石房子没有资料记载,建成年代不详,用途说法不一。
《辽史》记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殿南设“天膳堂”,以备四时之祭。《辽史•地理志》载,陵园外“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立碑处还有大龟趺(碑座)一具,已无首,长2.96米,碑槽长1.10米,近年来于碑座处发现若干契丹文字残片。
辽陵及其奉陵邑作为研究辽代历史具有重要实物资料。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西侧石房子村西
门票:无
交通:巴林左旗契丹大街向西14公里,在西店村右转(北)辽祖陵旅游公路,8公路即到景区
导航:点击上面辽(太)祖陵及其奉陵邑祖州城遗址交通路线图可直接百度地图导航来本景区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