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原秦时为九原郡。西汉置五原县,属五原郡。因有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岢岚正原、横槽原环绕县境,因以名五原。有文字记载2400多年,1912年改五原县。1925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起义,响应北伐,为纪念此义举,曾一度改名为“义县”。傅作义“五原抗战”,阻击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扬华夏,声震四海。1958年7月五原县建置确定,再未改变。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北边,五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五原文化是农耕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移民文化的缩影,是河套文化的根基,是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首选。
一、五原县行政区划
五原县处于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包—银—兰”和沿黄沿线经济带上,跨入“呼—包—鄂”2小时经济圈,是自治区向北开发的重要通道,东距包头150公里,西距银川40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北距蒙古国190公里。

五原县位于巴彦淖尔市南部、黄河北岸,北靠乌拉特中旗,东邻乌拉特前旗,西接市府驻地临河区,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县境东西最长82公里,均长62.3公里,南北最宽55.5公里,均宽40公里。总面积2492.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8万亩,草地30万亩。
五原县现辖隆兴昌镇、塔尔湖镇、套海镇、新公中镇、天吉太镇、胜丰镇、银定图镇、复兴镇、和胜乡8镇1乡,以及建丰农场、东土城劳动教养管理所,总人口30万。
古郡五原富饶美丽,人文璀璨,是河套历史文化、商业聚集、民族融合的中心。一百多年前,被誉为“河神”的王同春在此修渠治水,垦荒置田,首开河套大规模发展农业之先河。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塞外江南”、“河套粮仓”之美誉。
五原县以建设“塞上园林古郡,绿色文明新城”为定位,县城区面积达到14.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绿地面积582公顷,覆盖率43.23%,绿地率39.3%。人均广场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
二、五原县历史文化
古郡五原有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富饶美丽,人文璀璨,是河套历史文化、商业聚集、民族融合的中心,是河套地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五原的地名源于夏朝,战国时,属赵国云中郡管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原属于九原郡的西部地,汉武帝时设五原郡,隋朝设丰州五原郡,唐朝时属于丰州,宋、辽、金时期为西夏领地,明代归于蒙古。清光绪29年设五原厅,民国元年设五原县,隶属于绥远特别行政区,民国18年改属绥远,解放初隶属陕坝专员公署。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1958年改属巴彦淖尔行政公署至今。
五原历来是军事战略要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曾留下蒙恬北驻长城、卫青抗击匈奴的足迹,也有北魏沃野镇起义的壮举。五原因其富庶美丽而受到历史文人的赞赏,曾留下了李白“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的传世名句。
秦汉时期这里曾是移民戍边的理想之所,明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这里又曾是晋、陕、冀、鲁、豫、甘、宁等地贫苦人民“走西口”的主要目的地。特别是近代史上,“人间河神”、草根水利专家——王同春修渠治水,垦荒置田,首开河套大规模发展农业之先河,使五原成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渠纵横、旱涝保收的“塞外江南”。
现代史上,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傅作义将军“五原抗战”在五原大地上留下了千古佳话,更使五原威震四海,闻名遐迩。据传,康熙帝当年西征葛尔丹,在此留下了“帝踪”。
一百多年前,被誉为“河神”的王同春在此修渠治水,垦荒置田,首开河套大规模发展农业之先河。
三、五原县旅游资源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平原腹地,县域南临黄河(属黄河最北端),北有阴山横亘。全县有面积三亩以上的海子171个,总面积5.4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海子5个,总面积1.06万亩;百亩以上的海子37个,总面积1.33万亩。这些海子大多分布在县境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乡、海子堰乡、什巴乡,以及县境南部的套海镇、东部的胜丰镇。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五原县境内的黄河由五原、临河交界处老楞河头入境,至五原前旗交界处的四科河头出境,长62.5公里,年过境水量315亿立方米。此段河道是黄河干流在地球表面纬度最高的河段。其北与之并行的是总干渠(二黄河),它由磴口、临河向东进入五原,又进入乌前旗而汇入三湖河,在五原境内长43.5公里。
黄河支流乌加河由临河市的份子地进入五原,由建丰农场出界,泄入乌拉特前旗的三湖河,在五原地段为46公里长。原是黄河的主流,是北河。1840年黄河改道后主流成为现在的南河,在改道的过程中使整个河套平原成为土质肥沃的冲积平原。
五原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这里有冯玉祥“五原誓师”、傅作义“五原抗战”的伟大壮举;有反映河套魅力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有反映河套地区宗教文化的庙宇;有体现河套风情的“农家乐”;有“黄河至北”的特殊地理位置;有自然成趣的天然湖泊;有一望无际的万亩葵海;有依沙傍水的影视城;有回味悠长的“二人台”;有神奇的千年古柳;更有名扬天下的河套美食。
首届“中国河套葵花节”打响了五原县葵花文化品牌战略。全国唯一的葵花主题广场和葵花主题雕塑在五原落成;“葵花神韵”主题雕塑首次把葵花的自然生长特性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是融葵花产业与葵花文化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成为“葵花产业大县”最靓丽的风景。
五原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开发河套文化影视城、黄河风情、生态度假、历史红色旅游等项目。
四、五原县旅游景区
五原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全县有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5个。五原县博物馆、冯玉祥誓师广场、四大股普济寺、天籁湖影视基地、塔尔湖度假村、黄河景观、巴美湖湿地公园、四大股庙、秦长城、五原寨(阴山西部重要山口)、五原誓师台、五原抗日烈士陵园、河神公园等景点众多,有冯玉祥、傅作义骑马雕塑;有葵花神韵、骁将吕布、和谐阙、河神等主题雕塑。
五原抗战纪念园位于县城的北郊,整体占地面积100亩,主体建筑有:牌楼、纪念碑、纪念墙、墓群、文物展厅、石雕像。2006年10月9日,五原抗战纪念园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缅怀抗日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激励教育后人的重要基地。
冯玉祥誓师广场主体建筑包括渠南广场、义和渠人行桥、古城墙、誓师台和三人誓师塑像,以纪念1926年爱国将领冯玉祥策应北伐、在五原率众誓师的重大历史事件。
体验农耕文明的景区主要有鸿雁湿地公园、隆兴湖、义和渠带状公园等水系景观,是居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去处;城郊隆兴湖畔的3000亩葵花园,汇集各个品种和各类观赏向日葵;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民隆现代农业文化园及绿色长廊,成为五原县广大居民及外来宾朋的游玩首选之地。
政府主导投资的旅游项目有河套影视基地(隆兴湖)、鸿雁湿地公园、民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园、天籁湖、冯玉祥誓师广场、巴美湖、河神公园、植物园、葵花广场、体育公园、农耕文化博览苑。展现“塞上水城”魅力,荣获全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县称号,正在打造国家级生态宜居县城。
随着“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深入推进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一个融湖光山色、黄河风情、历史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将会很快形成,五原县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套明珠、旅游胜地。

五原县依托冯玉祥誓师广场、抗日烈士陵园、古郡博物馆及河套农耕文化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高河套农耕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天然湖泊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旅游开发源,建设集休闲、度假、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乡村度假游和农业观光游。完善“天籁湖影视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的旅游观赏景点和影视作品外景拍摄平台。
利用黄河流经五原最北端的独特优势和黄河河头万亩葵花连片种植的优势,开发黄河风情旅游区。依托河套著名的美食产品“硬四盘”以及“灯游会”、“高跷”等民俗活动,精心打造河套民俗文化和美食产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以葵花为原型的旅游商品,完成景区和酒店创A评星工作,将我县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原县主体旅游区规划表
主题旅游区 | 地域范围 | 主要功能 | 旅游意象 | 旅游功能 |
河套农耕文化旅游区 | 以隆兴昌镇为中心,以灌渠为支线 | “灌渠观光”、“河神参拜”、“观光农业”、“农家休闲”等 | 塞外河套古郡农业灌溉水乡 | 历史寻踪、怀旧旅游、文化旅游、农业观光、度假休闲 |
黄河文化旅游区 | 以黄河至北点为中心,以万亩葵海为支撑 | “母亲河景”、“黄河至北”、“龙女牧羊”、“万亩葵海”等 | 黄河畔 水上城 葵花海 | 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求知 |
湿地文化旅游区 | 以天籁湖、塔尔湖、鸿雁湖和隆兴湖为核心 | “生态修复”、“湿地风光”、“湖滨休闲”等 | 湿地风情 农家休闲 | 湿地生态旅游、观鸟特种旅游、湖滨度假休闲、湖泊观光旅游、水上运动、节会旅游 |
红色文化旅游区 | 以隆兴昌镇为中心,以历史事件为依托 | “五原誓师广场”、“抗日烈士陵园”、“古郡博物馆”等 | 革命洗礼 | 革命认知、文化体验、 文化求知 |
宗教文化旅游区 | 以隆兴昌镇为中心,以宗教景点为支撑 | “四大股普济寺”、“拉僧庙”等 | 信仰瞻仰 | 宗教旅游、文化体验、 文化求知 |
影视文化旅游区 | 以隆兴湖为依托,以锦绣堂为核心 | “影视基地” | 历史风貌 | 影视拍摄、影视拍摄体验、影视观光 |
乡村度假旅游区 | 以农家休闲体验为主体 | “隆兴昌镇联丰五社农家乐旅游区”、“同联四社农家乐旅游区”、“义长绿色田园”、“胜丰镇三黄宝村千亩生态园”等 | 农家体验 | 农业观光、休闲度假 |
六、五原县区位交通
五原县位于巴彦淖尔市所在临河区东侧,交通非常便利,已经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铁路、国道、高速、省道、黄河堤防公路穿境而过,巴彦淖尔机场、包兰铁路、通往蒙古国的铁路和连接鄂尔多斯的黄河大桥成为观光、旅游、兴业的捷径。
京藏高速G6东西向横贯全县,在县城南部设有五原/刘召出口,在县域西部设有临河/巴彦淖尔机场出口。G110国道、S311东西向横贯全县,沿黄公路在黄河北岸沿黄河布线。海甘公路S212由五原火车站开始,向北经过五原县城、金泉工业区、乌拉特中旗到达甘其毛都口岸。X709、X708二条县级公路向北连接固察公路X717。

乌兰铁路由本县南部东西向通过,并在巴彦套海镇设有五原火车站。该站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南30公里处,每日有发往呼和浩特、乌海、包头、兰州、北京等方向的旅客列车停靠。西金铁路由五原站东24公里处接出,向北通往甘其毛都口岸,由本县东部经过。
巴彦淖尔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位于五原县西部的天吉泰镇境内,距巴彦淖尔市首府所在地临河区中心直线距离33公里,距五原县城56公里。每日有发往北京、天津、呼和浩特、郑州、上海、重庆等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班。
七、五原县主要数据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
Wuyuan Country, Bayannur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五原县政府地址: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世纪大道中段
五原县旅游投诉:0478-5230737
五原县旅游局地址:五原县隆兴昌镇文体大楼
五原县车牌代码:蒙L
五原县电话区号:0478
五原县邮政区码:014400
五原县汽车站:五原汽车站
五原县火车站:五原火车站
美丽的五原县欢迎您,草原旅游欢迎您!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