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为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乌拉特中旗。次年迁至乌拉特草原,亦称乌拉特中公旗。旗府设在乌拉山前哈达门沟口南。1950年7月18日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在本巴台(今呼勒斯太苏木乌珠尔嘎查北)成立,1951年9月旗政府迁驻海流图。
一、乌拉特中旗行政区域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巴彦淖尔市东北部,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距离包头市219公里。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相依,距离临河161公里。西连乌拉特后旗。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184公里,并设有甘其毛都口岸。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甘其毛道口岸130公里(公路里程)。
2005年底乌拉特中旗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5镇、8苏木、3乡调整为4镇4苏木,2009年6月川井苏木又改为川井镇。现辖海流图镇、德岭山镇、乌加河镇、石哈河镇、川井镇共5个镇,新忽热苏木、巴音乌兰苏木、呼勒斯太苏木3个苏木,境内还有甘其毛都口岸和温更矿区两个小城镇。乌拉特中旗境内重点镇两个,甘其毛都口岸城镇为口岸服务型城镇,职能以边境贸易、资源进出口、边贸旅游为主;乌加河镇为农业服务型城镇,以农牧业生产及服务为主。
乌拉特中旗毗邻黄河后套平原,南部巍巍阴山如屏,山前黄河故道横贯东西,沿河遍布良田沃土;山后草原广阔,水草丰茂。全旗分为牧区、黄河灌区和山旱区。
二、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
乌拉特中旗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深居大陆内部,长期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影响,乌拉特草原已成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特别是乌拉特中旗北部巴音杭盖、川井、乌兰苏木一带,是中国冷空气五条入侵路径首先进入中国的交汇点。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地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变化。具体以固查公路为界,可分南部山前准平原区和北部高原区。
山前准平原区:由山前洪积扇与河套冲积平原组成,其南与河套沉积平原相接,其北以北部山区南麓为界,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呈东西长120多公里,南北5~1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海拔1020—1048米。
北部高原区:包括高原低山区、高原丘陵区、山间盆地区、中低山区。高原低山区,即东起查斯太山,中经乌梁素太山,西止二狼山一带,最高峰温更山1893米,山体是南陡北缓。高原丘陵区,系指石哈河镇中北部。山间洼地区,系指川井镇北部、巴音杭盖、乌兰、巴音、桑根达来北部(褐煤、石油赋存区),最高索伦山为1393米。中低山区,系指川井镇南部,温更北部、巴音杭盖、乌兰、巴音、桑根达来南部一带的低山区。阴山北麓1.9万平方公里广褒的天然牧场。
乌拉特中旗地处半荒漠地带,以荒漠草原为主体。天然草场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丛生草为主。乌拉特中旗草场面积大,草原资源丰富,全旗可利用草场2198033.53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95.1%。以荒漠草原为主体的天然草场。
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以来,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孕育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受降城、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境内山地、丘陵、高平原具有多种地貌类型,景观差异明显。阴山山脉以南是富庶的河套平原,以北是广袤的河套平原,不同的地貌,不同的动植物种群为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特点,表明乌拉特中旗是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地。支持这一旅游地的优势产品有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岩画观光旅游、科教旅游、会议旅游等。
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漫长,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和边境口岸旅游资源等五大类型。
历史文化资源。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宝日恒图山古庙遗址、希热古庙、新忽热古城遗址、后契勒陶力盖遗址、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
生态环境资源。山地、平原、草原、丘陵、草原层次分明,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形成了以水库、山岳、草原等为优势特征的生态旅游资源体系,也奠定了中旗发展草原旅游的基础;
民俗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独特优美,如蒙古族的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珍珠节、希热古庙庙会等,以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包括歌舞、住居、饮食、服饰、传统体育等;
工业旅游资源。工业经济是中旗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资源的优势为发展中旗工业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典型代表是太平金矿、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风电基地和中原油田;
口岸旅游资源。甘其毛都口岸被誉为“中国脊背”上的国门。其独具的特色,异域风情游、跨国商务游、自然生态游,必将成为旅游产业独有钟情之地,令无数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这是中旗乃至巴彦淖尔市发展口岸和边境跨国旅游的优势所在。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乌中旗中蒙边境第703(原288)号界碑处,1992年开通,2007年国务院批复提升为双边常年开放的边境公路口岸,2008年乌拉特海关、国检机构先后得到批准,2009年6月3日正式通过国家常年开放验收。甘其毛都口岸的常年开放将极大地推动乌拉特中旗继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将给乌拉特中旗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三、乌拉特中旗旅游景区
美丽富饶的乌拉持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千年古榆沟,恐龙化石群等遗址遗迹,主要旅游景点有:希热庙、蒙古大营、甘其毛道口岸、奇石林、德岭山水库等。
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的类型包括全国全部的八大主类,调查的59个资源单体中,国家四级资源的有5处,国家三级资源的有14处,国家一、二级资源的有21处。至2018年中旗共有宾馆20余家,其中二星级宾馆2家,国内旅行社1家,景区(点)29处,牧户游40户,渔家游1户,农家游2户。
四级资源有:乌拉特草原、同和太奇石林、甘其毛都口岸、风蚀冰臼、骑兵营靶场等。
三级资源有:宝日恒图木化石群、乌拉特中旗鬼谷岩画、德岭山水库、红格尔水库、狼山水库、瑙干塔拉、海镇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乌不浪口秦长城、叉枝圆柏生态保护区、千年古榆、希热庙、新忽热古城遗址、避暑气候地、巴音宝勒格旅游度假村等。
一二级资源有:敖包山、二狼山风景区、牛心山、希热庙火山口、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狼山石刻、巴音宝勒格水库、常素庙、海镇鹿苑、呼格吉勒浩特、千里庙、乌拉特蒙古大营、乌拉特中旗博物馆、天然河柳林、希热圣水、仰狼沟瀑布景观、大漠落日、宝日恒图山古庙遗址、德岭山备战地道、德岭山赵长城遗迹、后契勒陶力盖遗址、呼鲁斯太遗址、西受降城遗址等。
乌拉特中旗旅游景区目录
分类 | 名称 | 地址 |
自然景观 | 德岭山水库水利风景区 | 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北17公里 |
自然景观 | 温更峡谷(温根峡谷) | 温根镇希日楚鲁嘎查南10公里 |
自然景观 | 温根塔拉草原旅游区 | 海流图镇南18公里处 |
自然景观 | 阿尔其山叉枝圆柏自然保护区 | 巴音乌兰苏木、新忽热苏木 |
自然景观 | 风蚀冰臼国家地质公园 | 中旗S212省道乌不浪口桥北 |
自然景观 | 博尔罕山旅游区 | 温更镇西22公里的罕乌拉嘎查 |
人文景观 | 甘其毛都口岸 | 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 |
人文景观 | 希热庙 | 海流图镇东12公里 |
人文景观 | 新忽热古城遗址 | 新忽热苏木北1公里 |
全旗有旗级文保单位9处,市级文保单位19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8处,国保单位2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阴山岩画普查和长城调查,完成了秦长城乌不浪口东段的维修保护工程建设,申报了新忽热古城抢救性保护方案,秦长城乌不浪口西段维修方案和秦长城德岭山水库段的维修方案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乌拉特中旗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中旗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和增长点,打造草原生态、民族民俗风情、阴山岩画、跨国及风电观光旅游品牌,使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历年乌拉特中旗游客主要集中在石林、秦长城、风蚀冰臼、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希热庙、甘其毛都口岸及各大牧户游接待点,典型日游人量最高可达1万人次。
阴山岩画绝大部分分布在巴彦淖尔地区,在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公里多,仅此一处,岩画就有千幅以上。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和地里哈日山岩画毗连一起,成为一个岩画分布区。阴山岩画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分布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多样,艺术最为精湛的岩画,是我国最大的岩画宝库,其中的代表作当数五虎图。
在乌拉特中旗文更镇境内,与同和太牧场毗邻处,有一片由上千座天然石头组成的石林。石头有的像静卧的大象,有的像站立的兔子,有的像奔驰的骏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蚀而形成的天然景观,被称为“塞上奇石林”。石林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
四、乌拉特中旗旅游资源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乌拉特中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在草原旅游资源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2、地处中蒙边境:乌拉特中旗北连蒙古国,拥有常年开放的甘其毛都口岸,可以发展边贸跨国旅游,使得这里拥有了巴彦淖尔市其他旗县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3、生态环境优势:乌中旗没有大型污染性工业,人口密度低,每逢夏秋季节,草木葱绿、蓝天白云,空气格外新鲜,形成了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
4、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乌拉特中旗是国家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地区,目前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周边地区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围封休牧增草、生态移民等项目,蒙古野驴——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进一步地优化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5、旅游意识较为强烈:乌拉特中旗的旅游意识、旅游产业观念相对较为强烈,地方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乌拉特中旗旅游发展布局
拉特中旗旅游发展的布局规划为“一镇四区”:
边贸旅游城镇:边贸旅游城镇即为海流图镇。海流图镇是城关镇,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南部地质与草原旅游功能区:该区域涉及到乌加河镇、呼勒斯太苏木、海流图镇西南部,旅游资源以地质景观、河套农业景观、草原景观、宗教寺庙为主体,旅游景区有狼山休闲度假区、仰狼沟旅游景区、千里庙宗教旅游区、红格尔草原人家旅游区。
东南部草原民俗风情旅游功能区:该区域涉及到德岭山镇、海流图镇、新忽热苏木。旅游资源以典型的乌拉特草原、希热庙、塞上石林为主体,主要旅游景区有同和太草原风情旅游区、海流图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巴仁宝勒格旅游度假村、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希热庙宗教旅游区等。
北部荒漠边境旅游功能区:该区域位于乌拉特中旗北部,涉及到巴音乌兰苏木、川井镇。旅游资源以边境口岸、荒漠、戈壁为主体,主要旅游区有甘其毛道边境商贸旅游区、荒漠探险旅游区。
中东部森林与古迹旅游功能区:该区域涉及到新忽热苏木、巴音乌兰苏木。旅游资源以森林景观、古城遗址为主体,主要旅游区有阿其山生态旅游区与新忽热古城旅游区。
六、乌拉特中旗区位交通
乌拉特中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公路网络受国家干线公路和区内主要公路及相邻城市公路网络影响较小。旗域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五横一纵的公路网络。旗境内南北向只有五海线一条公路,技术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旗域内东西向公路除了三条边防公路(现状技术等级为等外路)外,有固海线中旗境内段(海流图至石哈河),技术等级为四级;固查线中旗境内段(德岭山至后旗边境),技术等级四级。
乌拉特中旗境内有纵向S212(甘其毛都-五原段)和横向S311(武川-海流图境内段)两条省道,横向X717(固阳-查素沟口境内段),公路等级均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有:乌珠尔-甘其毛都边防公路;乌珠尔-川井;巴音乌兰-新忽热;石哈河-哈德门境内段;临河-川井境内段;临河-图古日格;三级公路有:川井-准索伦;川井-德日斯;川井-巴音前达门境内段;海流图-温更;德尔森淖尔-兴丰;哈日呼硕-德岭山;新忽热-石哈河。
甘其毛都至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铁路是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中方一侧的甘泉铁路线于2012年9月15日全线铺通,南起神华包神铁路万水泉南站,经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终点至乌拉特中旗北部中蒙边境线的甘其毛都口岸,全长354公里,在乌拉特中旗设有金泉、耶仁高勒、海流图、陶勒盖、川井、昌吉高勒、巴音杭盖、哈贝日格、特默特、甘其毛都10个车站。乌拉特中旗至五原站97公里。因甘泉铁路暂未办理客运业务,五原站为本旗的最近乘车站。
乌拉特中旗机场(Ruad Zhongqi Airport,IATA:WZQ,许可证编号:GA2018NC0055OI),位于乌拉特中旗西北温更镇呼日木图嘎查,距乌拉特中旗县城约16.5千米,飞行区等级2B级,属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2016年1月31日进行首航。每日有发往呼和浩特(每天2班)、巴彦淖尔(每天2班)、包头(每天1班)的旅客航班。其它较近的机场有包头机场、巴彦淖尔机场。
乌拉特中旗旅游主要交通工具
分类 | 名称 | 地址 |
乌拉特中旗汽车站 | 海流图汽车站 | 海流图镇乌兰大街东段 |
乌拉特中旗口岸汽车站 | 甘其毛都汽车站 | 甘其毛都镇甘其毛都路南段 |
乌拉特中旗飞机场 | 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 | 温更镇呼日木图嘎查 |
七、乌拉特中旗主要数据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Urad Middle Banner, Bayannur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乌拉特中旗政府地址: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川井北路
乌拉特中旗车牌代码:蒙L
乌拉特中旗电话区号:0478
乌拉特中旗邮政区码:015300
美丽的乌拉特中旗欢迎您,草原旅游欢迎您!
相关报道:《乌拉特草原文化特色》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