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营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署驻地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镇王府衔,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历九代十王营造。由延福寺、王爷府等一系列建筑构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由于阿拉善王爷同时在北京建府,往来于北京和定远营之间,带来了很多先进的建造技术和文化信息,王府建筑群完全依据《大清全典》典章制度建设,建筑群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严格等级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和硕特民族的民情、民俗、礼仪、伦理等不同文化,成为阿拉善唯一的清代官式建筑代表。
汉代名将班超出使西域时曾在此驻扎,因班超畅通丝绸之路有功,封班超为定远候,所驻扎的营地称为“定远营”。定远营王府缘自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在贺兰山以西营建定远营城,作为军事镇守之地。1731年赏定远营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的驻居之地,俗称为王爷府,此后按郡王等级在定远营城营建王府,又称和硕特亲王府。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蒙古族顾实汗之孙和罗理归顺清政府,因出征青、藏有功,被封为世袭亲王,封其驻地为定远营。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又以定远营赐予和罗理之子阿宝。阿宝之子罗布桑多尔济袭位后,在王府西侧建家庙,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赐名延福寺,俗称衙门庙。
定远营坐北朝南,占地约25万平方米。阿拉善王府紧挨延福寺,为阿拉善历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由若干个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组成,相互融会贯通,画栋雕梁、古雅精致。四合院式布局,设计独特,建筑精巧、宏伟,兼具蒙古、汉民族建筑艺术风格。是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群体,原有衙门、宅院、庙宇、花园等,整个建筑群落为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京式四合院建筑群体和颐和园林风格,故有“小北京”之称。
雍正9年(1731年)间,阿拉善王爷仿照北京颐和园在定远营(巴彦浩特)兴建了王府、寺庙,又仿照北京的四合院修建了住宅,城内头道巷至四道巷的传统民居为清代保存至今较为集中的古建筑街区。满清皇帝公主下嫁戈壁,陪嫁的工匠们也将京式建筑风格带到了苍茫戈壁,于是巴彦浩特城造起了一座座京式四合院落。阿拉善人民居住的四合院体现了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蒙古、满、汉等兄弟民族文化的融合。
王府经历代旗王修建,至第十任亲王达理扎雅时期,已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阿拉善王府在文革中遭到极大破坏,房屋在近年大幅整修过,修复时保留了灰筒瓦卷棚顶的柔顺风格,院内雕刻彩绘、回廊曲折的样貌也依稀可辨。西院现存府门、大殿及东、西配殿等,东院存王爷眷属住所。东北部尚有民国时期建造的一栋中西结合式房屋。为内蒙古西部著名民族胜迹之一。
阿拉善王府有王府门、过门、4个耳室、2个厢房、9间书室;西部有第十代王爷达理扎雅住房及3座四合院,建筑记有500多间。王府建筑群在历史上曾威赫一时,王府阿司门守卫若见骑马者路过不曾下马,即会取长鞭、木棒给予惩罚。王爷府中的最大的一殿阔五间,殿前有廊。紧邻即是延福寺,寺院中吟诵鼓乐之声不时飘来,增添了几分意境。
定远营系清雍正年间建置,其“形势扼瀚海往来之捷径,控兰塞七十二处隘口”,地理位置甚为重要,腾格里万顷黄沙与贺兰山高峰成为内蒙古和甘肃等到地天然屏障。加之阿拉善郡王阿宝对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清廷遂将此城赐于阿宝。他在城内建起北京宫殿风格的阿拉善王府,定远营因此被叫作“小北京”。定远营的营建是和硕特部从游牧走上定居的一个标志和起始点,是阿拉善左旗历史的缩影与见证。
200多年来,定远营一直是阿拉善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宗教、文化中心,是今天巴彦浩特镇发展的起始点,也是巴彦浩特及内蒙古西部最具传统特色、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古城。
1949年全国解放,阿拉善旗府所在地行政地名由“定远营”更名为巴彦浩特。定远营古城恢复的范围包括原来城墙内的王爷府、王府花园,包括现在的地毯厂、古民居、延福寺。定远营建筑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王府、延福寺、传统民居、城墙、城门遗存及城内历史街区、历史文化遗存、遗迹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原主流文化与蒙藏文化的融合,故巴彦浩特镇素有塞外“小北京”美誉。定远营古城作为阿拉善历史文化的见证,包含着阿拉善和硕特人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蒙、汉、藏古建筑的元素。
文革期间,定远营受到重大破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阿左旗旗委、政府在盟委、行署的支持下,展开了定远营等文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5月,定远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阿左旗政府邀请北京及自治区有关专家对定远营古城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评估,一致认为定远营古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尤其在研究民族史和北方民族关系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2008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阿拉善左旗定远营保护总体规划》,依据《总体规划》,2009年阿左旗邀请文物设计公司编制了《定远营古城第一期保护工程——定远营王府修缮保护方案》。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经阿左旗政府研究决定,2010年自筹资金,对定远营王府花园进行恢复修缮。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几十年,阿拉善盟的行政区划几经更迭,如今定远营改名巴彦浩特,意为富饶的城市,是阿拉善盟府和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余人。在地广人稀的阿拉善地区是非常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座建在起伏的丘陵上的城镇,街楼巷舍多为白色,洁净整齐。老城东部隔一片湖区和绿地与新城连接,新城的建筑和广场则充满时代气息。定远营东城,至今还保留一截十米的古城。土墙的上方垒砌着古砖,墙里墙外均是居民住宅,其院落、房舍及围墙等处,均可看到拆古城墙的青灰色古砖。站在城墙上极目远望,东南部著名的贺兰山依稀可见,不远处的营盘山上,遍栽着机关干部和学生们捐款或义劳种植的小树。
定远营古城具有着丰富、厚重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四大价值。它的历史价值在于200多年来,定远营一直是阿拉善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宗教、文化中心,是今天巴彦浩特镇发展的起始点,也是巴彦浩特及内蒙古西部最具传统特色、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古城。
古城的营造对于研究清代满蒙政治史、边疆史和商贸流通史以及联姻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具有补史、正史和证史作用。定远营古城的艺术和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定远营及王府的营建,是和硕特部从游牧走上定居的一个标志和起始点。延福寺其建筑反映了突出的藏式建筑艺术特征;定远营传统民居的布局具有井坊制的特点,纵为街、横为巷,院落依次排列,其特征表现出宁夏式传统民居与北京四合院民居相结合的特点。定远营的营建体现了民族特征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技术的进步。定远营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是地方进步和变化的生动参照点,向人们展示了西部地区的多样性和社区的特征。
地址: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驻地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镇王府街
导航:点上面定远营交通路线图可直接百度地图导航来本景区
门票:王爷府40元,延福寺60元
交通:1路公交车延福寺站下车即到,阿拉善出租车2元(晚9点以后3元)
美图:《阿拉善定远营雄姿》
相关阅读:《阿拉善延福寺》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作品及图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