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为纯牧业旗,草原保护较好,草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阿鲁科尔沁旗草原通衢之路是阿旗旅游,赤峰旅游,内蒙古旅游,内蒙旅游,草原度假的重要参考。
路似彩虹,绽放着一束束和谐的光芒;路如琴弦,演奏着一曲曲发展的乐章。改革开放30年来,阿旗公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阿旗交通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
建国之初,阿旗境内及周边只有民国时期留下的从天山经林东、大板、至林西全长210公里,天山至开鲁全长120公里的“国道”公路和天山至昆都“县道”公路45公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阿旗贯彻“一养、二改、三修建”(养护、改造、修建)的公路建设方针,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公路逐步进行截弯取直,减缓坡度、拓宽路基、加宽桥涵和重铺路面等技术改造,提高公路的等级标准。对民办公助的乡道,则加强养护监督,提高车辆通过能力。对新开公路,采取国家补助、地方自筹、社会集资、群众投工的办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县乡公路建设的步伐。
从1949年至1988年,阿旗认真贯彻扶贫济困的方针,合理利用国家补助的粮、棉、布、工业品修路资金, 相继修筑4条县级公路:即天温线、天鲁线、天新线、海天线。
天温线 天山至巴彦温都尔公路,又称巴天线。1961年全线贯通,途经乌兰哈达乡、巴彦花镇、昆都镇、罕苏木苏木。全长135.16公里,路面7 米,路基宽8.5米。渣油路面4.19公里,碎石路面130.97公里。三级公路,专业养护。
天鲁线 天山镇至扎鲁特旗鲁北镇公路。1983年全线贯通,中间经过主要地点:新民乡、昆都镇、赛罕塔拉苏木。全长185公里,旗内公路长102.31公里。路面宽7米,路基宽8.5米。渣油路面0.58公里,碎粒石路面91.25公里。三级路面,专业养护。
天新线 天山镇至新立屯公路。1976年通车,中间经过主要地点:天山口镇。全长29.9公里,路面7米宽,路基8.5米宽。渣油路面1.29公里,碎粒石路面28.61公里。属三级公路,专业养护。
海天线 天山镇至海尔苏公路。1968年,修筑天山镇至巴彦包特农场公路,全长44公里,为乡级公路。1986年修筑双胜镇至巴林右旗交界处公路,全长14公里,接通翁旗海尔苏公路。1987年,对天山镇至双胜镇公路进行大规模修整改造,后提升为县级公路,称海天线,全长104.98公里,旗内公路长49.9公里。中间经过主要地点:双胜镇、岗台乡。路面宽7米,路基宽8.5米。碎粒石路面49.9公里。属三级路面,专业养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阿旗的决策者们、阿旗公路交通的广大干部职工们、以至于阿旗的30万人民群众都普遍意识到:公路交通正在成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的基础、瓶颈中的瓶颈。对于领导着来说,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要务;而交通部门明确提出了“经济振兴、交通先行”的公路建设思路;广大人民群众则喊出了“想致富、快修路”的口号。 共识,将干部群众的心凝聚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将干部群众的行动统一到公路交通建设上。很快,全旗勾勒出公路建设的发展蓝图,列出了宏观上的两大任务:一是全面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实现干线公路高等级化;二是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牧区公路交通相对落后的现状。目标任务一经确定,一个全民动员、大办交通的热潮席卷而来。
在区域公路网络中,干线公路是整个网络的大动脉,它不仅在公路运输中担负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能带动农村牧区公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国、省、县、乡公路的有机衔接。在阿旗,有两条公路担负着枢纽性主干作用:一条是建成不久的省级通道,另一条是国道303线。G303线横贯阿旗全境,是连接通辽赤峰市两个市的主干线,是内蒙古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和赤峰市“三横三纵二出口”公路规划网的主要骨架之一。该路段在区域公路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与此同时,它还是赤峰市东北部的重要出口路。
针对该路段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路网纽带作用,我旗把目光投向了该路段的改造上。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旗政府立即组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国道303线绍根至天山段一级(一幅)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统一指挥项目建设;旗交通局专门成立了国道303线绍根至天山公路工程建设办公室,沿线各苏木乡镇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实施专项推进负责制,一把手是项目建设的第一负责人,广大群众对于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征地拆迁工作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全部完成,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道303线绍根至天山公路工程建设总里程87公里,其中:原三级路改建里程67公里,原二级路改造里程20公里。全线按一级(一幅)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1.5米,路面宽10米,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总投资2亿元。2006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9月全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该路段的成功改造,不仅改善了阿旗干线公路的通行条件,同时还使赤峰市东北部出口路的通行质量得到了提高,使G303线真正成为了东北地区中部 、北部进入华北经济区、乃至通过省级通道进入西北经济区的最佳线路,“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突现。
近年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牧区交通条件已成为阿旗公路交通建设的又一个主题。农村牧区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它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由于全旗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几年,阿旗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18公里,其中建设通乡油路(水泥路)82公里:相继建设了昆都至罕苏木油路23公里、小泡子至柴达木油路10公里、罕苏木至巴彦温都水泥路49公里;完成通乡油路路基工程88公里,其中巴天线至巴彦包勒格30公里,巴拉奇如德至巴彦诺尔26公里,巴彦温都至罕山林场3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64公里,其中哈巴线15公里、巴天线至尚欣包冷14公里、赛罕塔拉至好树毛都35公里,农村牧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总投资达4900万元。
与此同时,阿旗的公路交通建设还对城镇道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几年来,相继建设了天山镇北出口二级公路5公里、天山镇新城区至省级通道连线二级公路(西出口)3.5公里、天山街至南桥1.2公里城区道路以及天元大街东段1.37公里。特别是天元大街东段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天山镇新老城区融为一体,成为一条使两处城区紧密相连的纽带。目前,整个天山镇在道路交通方面已经形成了便捷的六大出口:东西四大出口,南北两大出口。
2004至2007年,全旗共完成交通重点建设项目32个,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941.27公里,其中完成国道高等级公路改造87公里,建设通乡油路(水泥路)139公里,通村砂石路521.1公里。旅游公路4.2公里,三级油路翻修36公里,通乡油路路基工程143公里;其他出口路、连线公路20.97公里。累计新建和改造大中桥梁13座1212延米,建设其它小桥涵构造物896处,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5.18亿元,是阿旗“九五”期间公路建设总投资的22.5倍,“十五”期间公路建设总投资的5.1倍。新增6个苏木乡镇(含撤并前)通油路(水泥路),苏木乡镇公路通油率由2003年的44%上升到91%。 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全旗营运车辆已经超过4000台,客运班线由2003年68条发展到70条,客运班次由2003年的71个发展到114个,新建农村客运站5处,新城区二级客运站正在建设中。全旗客运量达到了95.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到了6472万人/公里,旗内村嘎查通车率达到了100%。
今天,走进阿鲁科尔沁草原,人们会发现,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通乡油路、水泥路交错成网,宛如一条条哈达,飘动在这片美丽富饶的草原上。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
- loading...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作品及图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