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冈彻辰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著名历史学家,所著《蒙古源流》被列为蒙古族三大历史经典之一。萨冈彻辰去世后,乌审旗民众即开始祭奠并由嘎拉哈腾氏世代传承,至今已延续300多年。萨冈彻辰纪念馆位于乌审旗图克镇梅林庙嘎查。
在内蒙古乌审旗图克镇梅林庙嘎查的一处沙地柏丛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在满眼新绿的沙丘的衬托下,显得庄重而独特,令人心生敬意。这里是萨冈彻辰纪念馆,里面供奉着萨冈彻辰及几位先祖的画像。蒙古族三大史学巨著为《蒙古源流》、《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
1604年,萨冈彻辰出生在萨拉乌苏河畔一个叫伊可锡伯尔的地方,他是成吉思汗第22代后裔。萨冈彻辰聪慧好学,年少时,便显现出过人的能力。11岁时,他以“六万户中首行佛教之人的后代”而获得“彻辰皇台吉”称号,萨冈是他的名字,彻辰是封号,有“贤者”之意。18岁时,他已成为鄂尔多斯万户三代表之一。
1649年,鄂尔多斯部会盟于大召(伊克昭),接受清朝的分封,萨冈家族被编划入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旗)。由于对故国宗祠的眷念,萨冈彻辰未与清朝积极合作。因此,尽管萨冈彻辰是长子,清朝却未按例任命他为该旗首领,而是由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的次子一系任旗札萨克。精通佛教和蒙藏汉文、学识渊博的萨冈彻辰悄然下野,隐居在鄂尔多斯西部草原上。
回到家乡时,萨冈彻辰已经接近不惑之年。他不时肃然于锡伯尔庙群,倘佯于伊克布当的黄沙绿草中间,凝眸思索,感慨万千。追古思今,他决定写一部著作,让子孙后代记住蒙古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曾经创造的辉煌。
夜晚,萨冈彻辰毡包的灯彻夜地亮着,翻书的影子在包壁上定格。蒙文、藏文、汉文的资料文献渐渐薄了下去,佛教经典著作一本本翻阅完毕。白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草原上,出现在牧人的毡包里,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听进耳中,记在心里,变成文字……一番番春秋冬夏,诉不尽酸甜苦辣,1662年,鸿篇巨著《蒙古源流》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笔。而历史,也已到了清康熙元年,萨冈彻辰已经年届花甲。
出身黄金家族,却因《蒙古源流》而留名。萨冈彻辰成为家乡的“英雄”,部众眼中的“神”。萨冈彻辰去世后,他的陵墓就设在乌审旗和陕西交界的伊克布当地的绿草黄沙间。他的后代及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业,在他的坟墓上立塔,坟塔前供品不断、香火不息。
1766年,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把《蒙古源流》手抄本献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龙心大悦”,爱不释手。1777年,乾隆皇帝命人将书译成满文,又从满文译成汉文,定名为《钦定蒙古源流》(简称《蒙古源流》),后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全书》刻版印刷,在当时引起极大关注。这是蒙古族史学唯一一部进入国家大典的著作。
1850年,成吉思汗第26代后裔乌审旗王府左翼协理陶迪把祖先成吉思汗、呼图克台彻辰黄台吉、萨冈彻辰3个人的画像做成了神像,编写了一部祭祀蒙藏经书带到西藏,让第七世班禅开光后,在萨冈彻辰坟前造“汇众圣熙宝殿”毡房蒙古包,将神像请到里面,供人们祭拜。
1901年后,每年的春季大祭,除了离开故土的蒙古人回来祭祀外,当地的汉族人也参加祭祀,当他们知道萨冈彻辰是蒙古族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崇敬的心情格外有加。哈日嘎坦蒙古人和后来移民过来的汉族人,一直守护着萨冈彻辰的墓地。不管是战乱、自然灾害还是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对萨冈彻辰这位文学巨匠的纪念,一直没有间断。
1994年6月11日,萨冈彻辰纪念馆创建者,哈日嘎坦蒙古人拉格胜布林在梅林庙地区建立了萨冈彻辰纪念馆,供起了萨冈彻辰和他的先祖的画像,还搜集整理了萨冈彻辰的祭祀文献编纂成书。
在萨冈彻辰诞辰400周年的时候,乌审旗召开了《蒙古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蒙古史学者齐聚毛乌素沙漠,共同研讨萨冈彻辰和他的《蒙古源流》。专家们对哈日嘎坦蒙古人和萨冈彻辰陕西陵地汉人延续300多年来对萨冈彻辰的守护和祭祀,表示了极大的敬意。
日本国蒙古文化学者井上先生不禁感叹道:“让我惊讶的是,鄂尔多斯的人们,把一个历史人物当作神来祭祀,尤其是几百年。鄂尔多斯人的这种爱护文化的精神太神奇了。”
《蒙古源流》因为史学价值和文学性,而被后世人所推崇。许多学者认为,《蒙古源流》就是蒙古族的《史记》,萨冈彻辰就是蒙古族的司马迁。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贺希格陶格陶夫说:“蒙古族史诗性著作中,由皇宫撰写收藏或翻译出版的有3部,《蒙古秘史》是蒙古帝国时期在皇宫里撰写并密藏在皇宫里,另一个著作是《金册》,是密藏在蒙古四个汗国之一伊儿汗国的皇宫里,它主要记录了蒙古族古代历史。而《蒙古源流》当时不是在皇宫里撰写的,是萨冈彻辰撰写的著作,并在清朝皇宫里翻译出版的。这些书籍一旦通过皇家,它的撰写收藏以及翻译出版都将成为一种皇宫的政治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这充分说明它的重要性。”
《蒙古源流》具有草原史书的风格,且内容极其丰富,从开天辟地一直讲到萨冈彻辰自己生活的年代,记述了从成吉思汗到林丹汗近300年的蒙古王统,以及格鲁派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提供了元末到清朝初年的蒙古大汗的完整谱系;详细记载了达延汗统一蒙古本部的过程及达延汗诸子的名号及其属部;生动、真实地描写了鄂尔多斯万户的历史。换言之,《蒙古源流》主要反映了北元时代蒙古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状况;再现了退入草原的蒙古人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重新融合、生长成一个剽悍的游牧民族的草原历史。
《蒙古源流》这一著作不仅是蒙古族古典史诗性巨著之一,为蒙古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