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西为右。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驻牧。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此名一直沿用。
巴林右旗北界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接壤,南以西拉沐沦河为界与翁牛特旗相望,东与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毗邻,西与林西县相连。旗境东西长154公里,南北宽139公里,总面积10256平方公里。全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由西北700米向东南400米逐渐倾斜,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区。
巴林右旗辖大板镇、索博日嘎镇、宝日勿苏镇、查干诺尔镇、巴彦琥硕镇、西拉沐沦苏木、巴彦塔拉苏木、幸福之路苏木、查干沐沦苏木、大板煤电化基地,5镇4苏木162个嘎查村、583个独贵龙(组),1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总人口18.1万人,居住着回、满、达斡尔、朝鲜、土家、苗、壮、鄂温克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8.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8%,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聚居地区。

巴林右旗历史文化悠久,辽、红山、蒙元、巴林石、格斯尔等文化交织共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辽代的故土,契丹族的发祥地,是红山文化和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634年巴林部落定居于此,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先后有康熙的姑姑固伦淑慧公主、康熙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亲自巡猎于此。近几年巴林右旗先后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和“中国好来宝之乡”。
巴林右旗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中温带型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全旗林地面积356.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6%。有西拉沐沦河流域百万亩杨树防护用材林基地66万亩,规划建设面积100万亩。全旗草牧场面积1206万亩。
巴林右旗共有水库11座,大小河流26条,大小灌区35处,水资源总量5.62亿方,人均水资源3100立方米。全旗水库库容总量将达到19949万方。库容9982万立方米的德日苏宝冷水库,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规划了德日苏宝冷水库旅游度假区。

巴林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组成部分,地域组合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广阔的草原和山地上生长着150多种药用植物和数十种野生动物。土特产资源有山杏、蘑菇、木耳、蕨菜、黄花等。
巴林右旗旅游资源独特,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于一体,主要景点有巴彦塔拉草原、麻斯塔拉草原旅游景区、海日其格沟(荣生)十八景旅游景区,以辽代庆陵、庆州白塔为中心的人文旅游景区。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的赛罕乌拉为中心的辽代黑山、黑河(今查干沐沦河)自然旅游景区,以荟福寺、康熙行宫和巴林郡王府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景区。以巴林石矿山公园、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的巴林石文化旅游景区。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处、2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各1个。
美丽神奇的巴林草原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迷人的自然风光,向世人展示了一条条集古代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长廊。共有单体旅游资源95处,其中优良级资源20处、地文景观类10处,水域风光类11处、生物景观类5处、遗址遗迹类9处、人文活动类24处,旅游商品5个。现已向游客开放的旅游景区(点)有18个,已创建国家级A级景区5个,其中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2个。已形成精品旅游线路4条:赛罕乌拉自然生态旅游专线、辽文化旅游专线、草原民俗风情旅游专线、巴林石文化旅游专线。优良级旅游资源比重较大,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的潜力较大,是全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辽庆州白塔,造型玲珑秀美,浮雕精湛有力,塔体巍峨雄伟壮观。
自治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荟福寺,是清代早期的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等研究价值。
自治区第一家县级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精美的彩绘陶器、玉器、瓷器、风格浓郁的民族服饰令人目不暇接。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有密不见人的原始森林,有充满神奇故事的奇石胜景,巨石峭壁,千姿百态,令人拍手叫绝,2002年跻身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行列;2003年建成的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共收藏生物、地质、化石标本1万余件。
巴彦他拉草原旅游区,草绿花红,可以领略浓郁的蒙古民族豁达热情、能歌善舞的草原风情。

巴林右旗资源丰富,巴林石已经成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华天宝”之称。巴林石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美誉。
名噪海内外的草原瑰宝巴林石,因产于巴林右旗而得名,以其色彩斑斓、温润柔和、适于雕刻的特点,跻身于中国三大彩石、四大印石、六大候选国石行列,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将印有21位APEC会议领导人印谱的21枚巴林石印章“涌动的太平洋”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巴林奇石馆收藏展出的以“鸡血王”为代表的珍贵巴林石和一批精美绝伦的雕件,令游人驻足品评、赞不绝口,已成为草原旅游的一大胜景。

截至目前,巴林右旗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以巴林石、土特产品、民族服饰等为主的旅游产品有20多个系列、8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发现旗内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目前,已探明这个旗境内古代文化遗址20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1处,市级保护单位7处。目前,已经被确认的馆藏文物有:国宝文物4件,占内蒙古全区国宝文物的30%,国家一级文物262件,占全区一级文物的41%。各时代古钱币8万余枚,辽代钱币多种,“天禄通宝”现为世上珍品。其中馆藏的红山玉器、辽代文物具有独特的史学研究价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巴林右旗文物基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辽文物”;第二部分为“史前文化文物”;第三部分为“民族民俗文物”。
“辽文物”:通过辽代州城遗址、皇陵及契丹贵族墓葬出土的精品文物,展示了辽契丹皇室及贵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丧葬习俗等辽文化。陈列中以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精美的瓷器、各种丝织品;辽庆陵陪葬陵出土的“太叔祖哀册文”、“宋魏国妃墓志铭”等契丹文、汉文六合墓志等珍贵文物为亮点。
“史前文化精品文物”:通过那日斯台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石器,展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拉沐沦河流域远古先民们的识玉、制玉、尚玉,以玉为尊的神秘习俗和精堪的制玉工艺。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了巴林王服装、康熙龙袍 ;蒙古贵族服饰;清代瓷器;蒙古族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巴林历史文化。
巴林右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南距赤峰市180公里,西距北京650公里,东距沈阳670公里,西南距承德400公里。已初步构建了连接东北、华北、内蒙古北部和环渤海海发达地区的交通枢纽。

巴林右旗境内形成集宁-通辽、赤峰-大板-白音华、巴彦-新丘三条铁路交汇的区位优势,大板区域性铁路枢纽站已经进入建设阶段。目前集通铁路已开始办理旅游运输业务,赤大白铁路正在进行客运改建。大板火车站位于巴林右旗驻地大板镇西侧,为三级站,每日有发往通辽、集宁、长春、沈阳、西宁等地的旅客列车停靠。
巴林右旗公路网络完善,省际大通道、赤大高速公路,国道303线、305线,省道205线在境内纵横交错,县级以上公路好路率达85%以上,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大板汽车站位于火车站南800米处,客运量达到98.6万人,客运周转量达到9829万人公里(2009年)。
2017年7月巴林右旗大板通用机场立项(代可研)报告在北京顺利通过评审,将转入施工设计阶段。大板机场为A1级通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2B,设计使用最大机型为Y-12E飞机。设计大板至赤峰、通辽、锡林浩特、林西四条航线。计划于2018年底竣工试飞。主要建筑包括飞行区、空管、航站区等工程。
随着赤大高速公路,赤大白铁路、巴新铁路,大板通用机场的建成,巴林右旗将形成三条铁路、五条国省干线公路、1个支线机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将与玉龙机场、赤峰高铁形成集陆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网络区位优势。内蒙东北部交通枢纽作用将充分显现。特别是三条铁路的中间区段站都位于旗政府所在地,这在全国旗县区尚属少见。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
Balin Right Banner ,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行政代码:150423
邮政编码:025150
车牌代码:蒙D
长途区号:0476
火车站:大板站
飞机场:大板飞机场(建设中)
著名景点:辽庆陵景区、庆云山风景区、赛罕乌拉景区、辽庆州遗址、朝阳十八景(荣生十八景)、德日苏宝冷水库风景区
美丽的巴林右旗欢迎您,草原旅游欢迎您!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