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湾子镇行政隶属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镇级行政机构,位于敖汉旗西北部,为敖汉旗西部中心城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处于老哈河下游和蚌河交汇处,草原旅游资源丰富,敖汉旗四道湾子镇草原旅游是敖汉旅游,赤峰旅游,内蒙古旅游,内蒙旅游,草原度假的重要内容。
四道湾子镇位于赤峰市东南70公里处,西与辽宁省建平县接壤,北与赤峰市松山区牤牛营子乡隔河相望,东临本旗萨力巴乡,南为敖汉旗政府驻地新惠镇。总面积378.27平方千米,有林面积10.3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2%。
1956年设小河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四道湾子镇。2006年敖汉旗撤乡并镇,撤销四德堂乡,并入四道湾子镇。现辖白斯郎营子村、白庙子村、小河沿村、二道湾子村、四道湾子村、下树林子村、六道湾子村、吴家营子村、卫星营子村、庄头营子村、四德堂村、艮兑营子村、黑土营子村、富民村14个行政村,总人口37976人。镇政府驻地四道湾子村。
四道湾子镇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南北荟萃”的小河沿文化发源于此,燕长城在该镇穿镇而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为该镇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道湾子镇是小河沿文化的发祥地,小河沿文化源远流长,白斯朗营子遗址是“小河沿文化”的命名地,为小河沿文化遗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境内有自治区级的小河沿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又有小河沿风光旅游区。美丽迷人,风景宜人。有蚌河、老哈河、饮马河和干沟子河四条河流流经此镇,蚌河自南向北流经镇域东南部。
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是小河沿文化发祥地,上承红山文化,下启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远古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过着渔猎和农耕相结合的原始生活,这里出土的彩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考古学家认定是中国汉字的雏形。这里有战国时期穿村而过的燕长城遗址,有辽代白塔的残迹。清代这里的“敖汉荷花”晋身为避暑山庄的“三十六景”之一。
佛祖寺位于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是汉传“净土宗”佛教寺院,是集生态旅游,民俗观光,宗教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该寺庙修建于2005年,建成了以佛祖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核心旅游区。
四道湾子镇设有自治区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有各种野生植物260余种,鸟类12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鸟类两种,世界受协鸟类5种,春秋季节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栖息觅食,可称得上湖光山色,百鸟祥集,锦鳞游泳,景色美丽壮观,是独具特色的风光旅游区,加之老哈河盛产肥美的鱼虾,可谓水秀景美,鱼稻飘香,经济繁荣,民风淳厚,尽显“江南”风采的“鱼米之乡”。
四道湾子镇小河沿文化旅游区由宗教文化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旱作农业体验区三部分组成,整个工程分三期建设,2025年全部竣工。小河沿文化旅游区的最终创建目标是,到2025年将小河沿文化旅游区建成以小河沿文化为背景,集佛教养生、湿地观光、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5A级生态文化旅游区。由内蒙古小河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四道湾子镇三处重点生态景点分别为:万泉沟流域工程、小井山流域工程和十里杏花坡。万泉沟流域位于四道湾子镇王先地村,治理总面积6700亩,是四道湾子镇典型的生态建设工程之一。采取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山上、山下、山腰栽植不同树种等措施造林绿化,被列为重点生态旅游景点;小井山流域地处王先地、庄头营子两村,集中连片治理面积5.6万亩,该工程是四道湾子镇九十年代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现了山上灌木,山坳乔木,林间草地的生物多样化;四道湾子镇十里杏花坡是小井山流域的一部分,地处蚌河东岸,面积9600亩,全部为山杏与针叶林混交,每到春天,杏花开放,杏花漫山遍野,芳香十里,因山杏面积较大,故称十里杏花坡。
四道湾子镇以小河沿文化旅游区项目为基础,以佛祖寺文化为重点,打造集佛教养生、湿地观光、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科技、文化旅游区;以老哈河沿岸自治区级湿地鸟类保护区为基础,打造适宜自驾游、野外摄影等休闲娱乐的特色风光旅游区。
四道湾子镇为敖汉旗西部中心城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京通铁路与国道G111线、赤通高速G45、县道万白线X239交叉从本镇通过,镇政府距赤通高速公路G45四道湾/萨力巴出口3公里。京通铁路在本镇六道湾子村设有四道湾火车站,每日有5列旅客列车往来通辽、叶柏寿、赤峰、哈尔滨、北京等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子镇
Sidaowanzi Town, Aohan Banner,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电话区号 0476
邮政区码 024300
车牌代码 蒙D
行政代码 150430
美丽的四道湾子镇欢迎您,草原旅游欢迎您!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