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缘寺及白塔均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三月,有近300年的历史。庙与塔为一组建筑,同是佛门标志,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缘寺本身占地面积近百亩,曾有僧人800余人,奈曼旗末代王爷扎萨古王,定期在此坐镇处理民事诉讼,裁决各类官司。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缘寺白塔造型独特,比例协调,小中见大,塔体高15.24,底宽7.12米。全塔共分五节,上两节呈圆状,最上节为铜顶塔刹,下节为腹钵,分东西南北四向,每向腹钵内各有一尊宗喀巴大佛像和十四尊小佛像,佛眼四向还挂着四个响铃,风吹铃微响,疾风骤鸣。下三节成方形,这三节表面共镶嵌533尊佛像,10件碑;该塔四面对应,工整美观,上圆下方,浑然一体,是典型的草原花塔。它集建筑形体与雕塑艺术完善于一体,为同类型塔中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奈曼华塔”,堪与内地华塔媲美。引来无数名人墨客、历史学家、对其观光游览,研究历史内涵。无数游客,观后更是赞不绝口,称其草原文化的典范。

为进一步弘扬佛法,恢复经缘寺昔日风采,自2006年以来,奈曼旗委、旗政府决定对胡硕庙进行恢复性重建,并成立了经缘寺修缮协会。现已完成了寺院的规划设计、勘探工作,部分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经缘寺大雄宝殿有三尊9.6米高的大佛像。

历经时代变迁,寺院建筑几乎全部被破坏。2006年,经缘寺修缮协会开始对寺院进行修缮,至2008年修缮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经缘寺修缮工程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总投资4000余万元,寺院规划占地面积97亩,建筑以清代宫殿建筑风格为主,园林景观方面仿古与现代风格结合。在经缘寺附近投资100万元建成蒙古大营,作为寺院的辅助设施,把宗教文化与民族餐饮及草原旅游有机结合,形成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景区,拉动奈曼旗第三产业发展。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