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格淖尔蒙古语的意思是“天之湖”,也许是因为这块湿地离天最近吧。腾格淖尔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最具典型的高平原荒漠草原地带的艾不盖河下游。
艾不盖河属大青山北麓高原内陆河。发源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南犄劳以根山地,全长约205公里。上游区为山地,中游流过丘陵与石山交错地带,下游流经一片戈壁,河床逐渐消失,流入腾格淖尔之中。艾不盖河流域面积7185.5平方公里,海拔在1072至1750米之间。
艾不盖河水流量多少随降雨量而变,受降雨量的制约。每年洪峰流量多集中在7至8月份,冬春季流量很小,直至断流、干涸,干旱年份干涸期长达200天左右。
艾不盖河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内最长的河流,艾不盖河从西南到东北贯穿达茂旗草原,可以称得上达茂旗草原的母亲河。有了这股水,干旱沉寂的荒漠也变的喧闹和生动起来。

据调查,腾格淖尔湿地境内有高等植物407种,隶属48科184属,其中种子植物403种,隶属44科180属;蕨类植物4种,隶属4科4属。保护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Ⅲ级保护植物2种,即蒙古扁桃、盐生肉苁蓉。有自治区保护植物6种,其中,Ⅱ级保护植物1种,Ⅲ级保护区植物5种。在达茂旗出现的所有草原优势种在保护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有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石生针茅和戈壁针茅草原群落,盐生灌木群落有红砂、盐爪爪,碱蓬、珍珠、地肤等,盐生丛生草本群落有芨芨草、马蔺等,荒漠灌木群落有霸王,锦鸡儿,白刺等,盐生草本植物群落有骆驼蓬,猪毛菜等,水生群落有芦苇,狸藻,眼子菜,水麦冬等。
保护区内完好的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该区动物地理分区属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是动物种类与数量较为丰富的区域。
经调查确定,保护区有脊椎动物178种,分属于21目51科105属,其中,两栖类2种;爬行类9种;兽类49种;鸟类118种。由于保护区动物栖息地类型复杂,区系成分多样,因此,保护区珍稀动物较多。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4种。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5种,其中鸟类7种,兽类8种。被列为《世界受胁鸟种》的有2种。属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的物种有26种。该地区14种猛禽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类1种,为金雕,国家二级保护类13种;重要的鹤类有两种:蓑羽鹤和灰鹤;鹳类有两种:灰鹳和黑鹳;哺乳类动物有野驴、狼等。
腾格淖尔湖内有各种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周边是内蒙古中部地区少见的非地带性的草甸草场和湿地区域,有多样性的生物,包括大量草原植物和各种中温带草原野生动物如野狼、狐狸、獾、野骆驼等。同时,这里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也是荒漠草原珍稀濒危动物的主要饮水源和觅食地。
忽吉图条鳅是该地区的特有种,是我国泥鳅开发利用重要的基因资源。蒙古马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其耐力、耐病、抗寒、抗旱等基因对于研究我国马资源、改良马品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里的生物资源复杂多样,极具特殊性、典型性、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及脆弱性。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保护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常年干旱,风大沙多,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整个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物种与物种之间,曾经历过千万年的演化和漫长的历程,物种种群及其它生物多样性,一旦被破坏,该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以艾不盖河流域中下游和腾格淖尔构成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定位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古文化遗址的综合性保护区。其河道、山体、草原、湖泊共同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一道生态屏障。这道生态屏障具有蓄水、泄洪、防风固土的作用。为了恢复脆弱的高平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就必须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更好的措施,拯救该地区的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让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敖伦苏木古城是蒙元文化仅次于元上都的蒙古遗址,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联结点,是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关口,是中国景教唯一有文物记录的地方。达茂联合旗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希拉穆仁草原是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敖伦苏木古城遗址,有闻名于世的乌兰察布岩画,以及康熙营盘、汉长城、北魏长城、金堑壕遗址等历史遗迹。
目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的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生态屏障功能失调、生物多样性下降与消失,是腾格淖尔的最大威胁。由于地表径流减少距腾格淖尔40公里处已经断流,腾格淖尔湖底和40公里的断流处起沙严重,加之湖岸和阶地不断由风蚀和水蚀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湖底,抬高湖面,一旦有暴雨和洪水,腾格淖尔的汇洪能力大为减弱,将会出现艾不盖河中游百灵庙河水倒流,引发洪涝灾害。

90年代左右,腾格淖尔还有相当的水面,湖中产鱼重达几十斤,冬季仍有牧民凿冰捕鱼的现象,而今,湖面干涸,以水为生的水生生物从湖内消失。一些以此为生的候鸟和留鸟失去了生存的家园,导致留鸟迁徙,候鸟从迁徙路线失去了遗传的记忆,更不用说大型哺乳动物纷纷离去。昔日的生物多样性集聚中心,成了当今牧民的草场。最为痛心的是由于河水断流,特有种艾不盖泥鳅面临灭绝的可能,2009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在大峡谷筑巢,并育有4雏,此后再没有繁殖行为。
由于缺水,湖泊周围的灌丛堆大量死亡,寄生在白刺、红柳上的盐苁蓉、锁阳在整个湖泊中难觅踪影,而以此为生的狐狸等高级消费者大量消失或迁徙,导致湖内鼠害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在有白刺、红柳和盐爪爪的灌丛中,鼠害密度达到6~8洞/㎡。
腾格淖尔自然保护区是脆弱的,由于保护区地处内蒙古大陆深处,干旱是其先天的不足,虽然这里是湿地、山地和草原的复合生态系统,维系三者存在其关键因子是水因子,由于气象因子的不稳定性,加之上中游农业和工业用水超载,依托与水资源的河流和湖泊解体,随之生物多样性也将消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恢复将极其困难。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皮之不存,毛将焉在”,开展腾格淖尔生态用水评估和编制艾不盖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制定艾不盖河流域整体区域发展的规划;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这里的不二选择。

交通路线:腾格淖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包头市达茂旗查干哈达苏木东北18公里处,腾格淖尔嘎查(村)东。由查干哈达苏木到腾格淖尔嘎查23公里。查干哈达苏木至达茂旗政府驻地百灵庙镇80公里(县道X092转省道S211)。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