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鼓楼西侧。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共有一百三十二间房屋。

清代曾有七十八位将军在此任职,是管辖绥远城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的机构。衙署内有绥远城将军办公复原陈列展览及绥远城八旗驻防历史概览。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以及全国最大的蒙古包呼和塔拉会议中心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大青山脚下,一片被称为离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呼和塔拉(蒙语意:青色的草原)。该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要场馆之一。中心以草原博克手的盔甲战袍和腾飞的雄鹰为造型,占地面积4.35万平方米,由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西北分公司)承建。(摄影 郝少杰)

内蒙古博物院成立于195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全院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领略内蒙古的历史与草原文化的重要"驿站"。

内蒙古科技馆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科技馆之一。于1983年12月5日正式开馆。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工程屋面钢结构为独特的双曲面空间管桁架结构,由13800余根杆件组成,用钢量为5000余吨,局部悬挑长度达39.2米,悬挑结构内还设有“未来岛”等功能区,属于目前国内设计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钢结构工程之一。

内蒙古体育馆2007年7月建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大街。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功能较为完善、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体育馆。体育馆建筑呈长方形,建筑总面积 15376平方米,占地面积 35650平方米。连同主席台上的88个座席在内,共能容纳观众5374人。在馆内可进行摔跤、击剑、体操、技巧、柔道、举重及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项体育活动。

儿童探索博物馆选址在原市少年宫旧址建设,工程造型新颖独特、时尚现代,总投资4.69亿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包含儿童探索博物馆、附属实验幼儿园、公益广场。

位于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的市游泳跳水馆、市体育馆以及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项目总建筑面积12.45万平方米。2017年9月建成投用。

敕勒川大桥意蕴“和谐之音”,运用草原上美丽动人的马头琴的传说为主题。采用马头琴为桥的造型,以现代的斜拉桥的形式,既体现草原民族的特色,又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和谐之音。

呼和浩特牛角桥

牛桥始建于清朝康熙35年,当时桥的两岸是归化城最为繁华的牛市,这里由此取名为牛桥,市民和商人通过此桥进行两岸通商和贸易往来。后来,康熙征讨葛尔丹凯旋归来,师进归化城经过牛桥,为纪念此事牛桥改名庆凯桥。牛桥是典型的三孔拱桥,桥体全部由石头建成,挖掘出来的桥栏杆上的石狮子雄姿不减当年。
1959年,一场特大洪水将牛桥冲垮,仅保留下了一个遗址。到了2003年6月12日,在呼市扎达盖河(西河)治理施工现场时,施工人员挖出埋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牛桥遗址。为了恢复这一座历史名桥,从而作为向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工程,呼和浩特市正式开工建设恢复牛桥景观的工程,于2006年9月底全部完工。

兴安路跨小黑河大桥 小黑河上的“飞虹”,是目前使用率较高的一座桥,整座桥的造型展现出了蓬勃之气。

鼓楼立交桥,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东西街南北街的交汇处, 1997年6月18日竣工。

大召寺,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

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沿用至今。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

数百年来,大召寺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宝尔汗佛塔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园内,在鄂尔多斯大街与大南街十字路口(即南茶坊)西300米马路南侧,马路北侧是观音寺。宝尔汗佛塔于2006年5月26日开工建设,佛塔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塔高81.6米,是呼和浩特市观音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幕降临的摩尔城,动感炫目,美轮美奂

呼和浩特火车站

呼和浩特火车东站
整理: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