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宾广场文艺表演。瑟宾广场占地8000㎡,位于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区西侧,标志性建筑"鄂温克族好猎手"艾莫根,是村民平时主要娱乐活动场所 |
17世纪中叶,居住在黑龙江北岸的鄂温克族(索伦)人因沙俄军队的入侵而大批内迁,其中一部分人迁居大兴安岭以东的雅鲁河流域,原始森林中游猎。清光绪17年(1891年),鄂温克族猎人萨马艾里伊热游猎到济沁河流域即今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境内,并且在这里搭起了第一个“撮罗子”定居下来。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2014瑟宾节开幕式 |
2012年教师节之际,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温克民族学校迎来建校80华诞 |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街景 |
18世纪末,由于中东铁路的堪探与修建,雅鲁河两岸鄂温克猎民的猎场、牧场遭到严重破坏,在这里以猎民为生的鄂温克猎民又一次被迫迁往济沁河流域继续以狩猎为生并饲养少量的牛马。1900年前后,狩猎、放牧在呼音(今黑龙江省碾子山)、米勒其汉(今黑龙江省龙江县朱家坎)一带的鄂温克人也被迫迁至济沁河流域。由于游猎到这里定居的鄂温克人越来越多而形成屯落,因此这里被称为“萨马艾里”(艾里:鄂温克语意为屯子)后被汉译为萨马街。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位于东经122°38′,北纬47°32′,东临蘑菇气镇,南与洼堤乡接壤,西与柴河镇相连,北与中和镇、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接壤,济沁河由北向西南蜿蜒流过,是一个以鄂温克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是呼伦贝尔十四个民族乡之一。全乡总辖面积2596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81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2个市属国营林场和14个个体农场。全乡总人口8244人,其中鄂温克族402人,少数民族总人口2629人,占31.9%。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具有浓郁的鄂温克民族民俗风情。鄂温克节日瑟宾节是每年的6月18日,届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杀猪宰羊,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尽情狂欢。鄂温克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在长期的狩猎和游牧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鄂温克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抢枢,如今,抢枢在乡内民族学校体育课上成为必学科目。乡内鄂温克族同胞自发组织民间歌舞, “阿罕拜”、“野猪舞”、“ 天鹅舞”等,每逢闲暇之余无不洋溢着浓郁的鄂温克民族风情。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文化”占有一定的位置,过去,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
萨马街鄂温克民俗博物馆 |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景点“索伦部落” |
如今,为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桦皮文化”,民族学校开设桦树皮手工制作功课,节假日开展桦树皮手工制作大赛,用桦树皮制作精美的器皿及日常生活用品,家长参与,以家庭为单位参赛,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今后该乡将桦树皮制作精美手工艺品创建桦树皮产业,即传承了桦树皮文化,又带动了经济发展。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业发展前景可观,乡内民俗旅游景点“索伦部落”由民俗展览馆、蒙古包群、民族特色建筑、跑马场、驯鹿场、垂钓区组成。总体建筑面积980平方米,民俗展览馆由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色的照片、实物、部分实物模型、动物模型等组成。蒙古包群由六个蒙古包两两一组成三角型排列。包内设计简洁优雅,将本民族风情特色与现代化设备设施结合在一起。跑马场、驯鹿场、垂钓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为休闲度假旅游爱好者提供了消遗场所,年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交通便利,扎—柴公路东西向在乡内通过,向东通往蘑菇气镇,接入国道G111、集阿高速G5511。向西通往柴河、塔尔气镇等。
走进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一股醇厚的民族风情扑鼻而来,深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独特的天然资源、浓郁的自然风光给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必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美丽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欢迎您,草原旅游欢迎您!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