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面积14277平方公里,位于大兴安岭南端支脉与西辽河平原的交接地带,北高南低,呈长方形。境内山川、沙漠、丘陵、沼泽、沟壑纵横交错,北部属山区,峰峦叠嶂,中部属半山区,南部属丘陵沙漠区,辽河平原边,平均海拔450米。该旗旅游业把发展草原历史文化和草原生态旅游作为主打品牌,夯实基础,提升档次,走出了一条特色旅游之路。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主打草原历史文化和草原生态旅游品牌是阿旗旅游,赤峰旅游,内蒙古旅游,内蒙旅游,草原度假的重要内容。
阿鲁科尔沁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11个民族。阿鲁科尔沁,汉译为“北方弓箭手”,曾是成吉思汗的长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所属的部落。辽代归属上京临潢府,元代为辽王耶律留哥的封地,清属昭乌达盟,开始设旗,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地域辽阔,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现有天然草原108万公顷,森林112769公顷,湖泊51处,水面资源面积18.45万亩,林地面积370.5万亩,地域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山地森林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沙地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罕山自然保护区和哈日朝鲁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这里的生物物种丰富多样,有原始森林、山地、裸岩、湿地、河流、草原等多种景观类型,有多种国家级的珍稀动植物保护种类,这里不仅景色迷人,而且还为研究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环境科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水土保持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教学科研提供了重要基地。
阿鲁科尔沁旗自古以来就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风情。造型别致的蒙古包建筑,艳丽多姿的蒙古族服饰,风味独特的蒙古族食品,充满诗情画意的蒙古族歌舞,博大精深的蒙古族文化以及充满特色的蒙古族风情和习俗礼仪,都有着其不同的魅力。这里每年开展的那达慕、好汉三赛、祭敖包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动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这里的土特产品丰富多样,杂粮杂豆、山野菜、鹿产品、民族服饰和民族手工艺品在区内外享有盛誉。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初见规模。这个旗对外开放的景区有阿日宝力格蒙元沙湖旅游区、白音花水库旅游区、根丕庙旅游区、罕庙旅游区、罕山旅游区、腾格里塔拉旅游区。这几个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吃住娱购等相关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接待能力日益增强。
旅游商品得到初步开发。该旗已初步形成以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装服饰、传统民族手工艺首饰加工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企业7家。成立了旅游产品发展协会。这些企业目前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并且产品也有一定的销售额。而在家庭手工作坊里,需要挖掘的民族手工艺品也非常多,手工艺品在旗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这个旗旅游发展定为三个时期,即基础建设期、全面发展期、成熟期。现在他们处于基础建设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以重点景区为主,兼及周围相关景区景点,培育其目标核心市场,依据规划,他们以蒙古族历史文化和草原生态作为背景,重点突出蒙元历史文化、草原生态自然资源、宗教文化、民族风情、人文景观这几方面,讨论制定出了符合该旗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定位和对外宣传口号,即:北方文化之根、游牧风情之源、蒙元帝国之都(林汗皇城遗址)、王爷拜祭之山(罕山)。
近几年来,游客接待量明显上升,旅游收入可观。2005年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2430万元;2006年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130万元;2007年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300万元。